毛泽东同志在《实践论》中指出,“你要有知识,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。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,你就得变革梨子,亲口吃一吃。”“变革梨子”的说法,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,而要做好实践工作,离不开深入的调查研究。
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,重视在实践中知悉“梨子”的滋味。革命战争年代,毛泽东同志提出了“没有调查,没有发言权”的著名论断;改革开放时期,邓小平同志“问数字”“爱算账”的务实作风一直体现在调查研究之中。进入新时代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”,不仅多次阐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,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,更是在到基层视察中亲力亲为,走访群众、了解实情……
然而,当下的确有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上存在“只知梨大小,不知香甜苦涩”的问题,有的提前准备调研路线、事先安排调研对象、精心设计调研“脚本”,刷的是“存在感”;有的则是“走一圈、看一下、听一遍、讲一通”,浅尝辄止、浮于表面;还有的则是只做调查工作,却不做深入的总结和研究,更谈不上能够解决具体问题了……这类调研“套路”做的是表面文章,搞的是中看不中用的“花架子”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怪味道满满,不仅被调研地方、单位的同志反感不已,人民群众同样深恶痛绝。
“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,而不是在它的先头”。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情况、发现问题、推进工作,一旦偏离了“知道梨子的滋味”的本来意义,解决问题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,正确的决策和正确的执行也就无从谈起。而要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,提高调查研究实效,“接地气”无疑是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方式。“接地气”就是要能够真正俯下身子、放下身段,身入心入基层和一线。可以说,脚上沾满泥土才算得上是真调研。谷文昌曾经带领工作组深入千家万户,最终发现倔强存活的木麻黄,找到了治理风沙的最佳方案。这告诉我们,到基层调研就要能沉下来、蹲下去,少点“指定”、多点“自选”,少看“亮点”、多瞧“痛点”,变“要我调研”为“我要调研”,真正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盼所怨,把普遍问题找出来、把真实情况摸上来、把基层创新经验总结好,不断完善推动工作的思路和办法。
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,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。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,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、精准脱贫、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,更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,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,实事求是地提出对策、进行整改,切实增强工作的创造性、实效性,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地生根、收到实效。(陈宝福)